新股申购教育文摘 申购新股需谨慎 ?小心新股变心伤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然而股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市场化程度的显著提高,在为大家带来更多投资机会的同时,也蕴含了更多的投资风险,对此广大投资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对于长期受到追捧的新股申购即“打新”来说,投资者在参与时,也应该多一份理智和谨慎,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投资理念,切不可不加思量地盲目参与,以免招致财富上的损失。 曾几何时,“打新必赚”成为中国股市的一个神话般的铁律,对于投资者来说,申购中签无异于彩票中奖,是包赚不赔的好事,于是大量资金涌入一级市场,争相分享这一盛宴。然而“打新不败”的神话近年来却破灭了,新股破发的现象屡屡发生。自2009年下半年IPO再次开闸后至2011年底的两年半时间里,我国A股一级市场共发行新股730只,上市当日即告破发的达到103只,占比14.11%。 导致新股破发率提升的原因是众多的,但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新股破发与过高的首发市盈率关系较为密切。历史数据显示,从2002年初到2008年底的7年时间内,我国A股市场年度首发市盈率均值在17倍到30倍的区间内窄幅波动,然而自2009年IPO重启后,最近三年的年度首发市盈率均值分别高达53倍、59倍、46倍;明显高于以整体法计算的同期全部A股的市盈率,价值回归在所难免。另外,新股破发率的高低与市场表现也有一定关系:2009年市场大幅上涨,新股破发率为零;2010年沪深300指数下跌12.50%,新股破发率7.45%;2011年沪深300指数下跌25.01 %,新股破发率上升至27.30 %。 与全部新上市公司相比,破发新股行业市盈率溢价水平和超募比例较高。数据显示,统计时间段内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摊薄)相对于同期所在行业市盈率的平均溢价率为50.81%,超募比例均值达到141.63%(剔除部分数据不可得的新股)。而首发当日破发的公司中,发行市盈率(摊薄)相对于行业同期市盈率的平均溢价率为51.48%,,平均超募比例为155.06%。此外,数据显示,首发行业市盈率溢价水平较高和超募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首日破发率更高,市场风险更大。 新股的屡屡破发,给参与“打新”的个人投资者造成了相当的损失,当日破发的103家公司中,上市首日股价平均下跌幅度为6.56%。而对于限售期为三个月的机构投资者来说,损失则更大。统计数据中存续期超三个月的上市新股共700只,其中三个月后股价跌破发行价的有187只,比例高达26.71%,平均跌幅11.48%。若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一年后跌破发行价的公司达到166家,占比超过35%,跌幅扩大至22.63%。以上数据清晰的表明,“打新”是存在相当风险的,绝非部分投资者所臆测的万无一失之举。 新股的屡屡破发不仅要求要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亦要求相关保荐机构更加合理地制订上市首发价格。更为关键的是,投资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新股观”,认识到新股破发与市场上业已存在的旧股在交易中的涨跌一样,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被“逢新必涨”的观点所束缚。投资者从保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参与“打新”之前,要对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尽可能加以详尽了解,对其公司投资价值和未来成长性做出理性的判断。若发行价明显超出合理的区间,则应坚定地拒绝参与申购。我们认为,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行为趋于理性之时,将倒逼我们的上市公司、保荐机构和询价机构对发行价格作出更合理的判断,最终推动新股市场在合理有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买卖新股前要做足功课,避免盲目 许多中小投资者申购新股,并不是因为对自己想要申购的新股有所了解及研究,而是因为觉得新股不败、中签了就赚钱,也有些投资者有着浓厚的新股情结,见了新股就忍不住要买进卖出。这样的新股操作思维,属于典型的盲目跟风、盲目炒新。近日媒体刊登的系列专栏显示,中小投资者盲目“炒新”的结果很多情况下是亏损。随着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交易的日趋复杂,投资者买卖新股,既需要依据一些基本因素,比如自身的收入情况、对相关行业的熟悉程度、掌握信息的便利程度等等,更需要在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上更上一层楼。总之,投资新股之前要做足功课,避免盲目。 那么,怎样来判断新股的投资价值,以避免盲目买卖新股,同时又能从真正有投资价值的新股中发现投资机会呢?最重要的功课是应该对自己想要申购的新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投资者可以从政府部门、证券交易所、发行人、中介机构、媒体等几个方面获取想要了解的有关新股的信息,比如目前证监会已经将拟上市企业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提前至初审会前进行预披露,这样从预披露日到新股申购日就有不少的时间,足以让投资者有更充足的时间来对该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同时,媒体也往往会从招股说明书预披露开始,对相关企业进行追踪报道,这使得投资者能获得更多的招股说明书之外的信息。招股说明书将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指标、高管团队、公司治理等各个侧面呈现在投资者面前,是投资者研究拟上市企业最重要的途径。 具体来说,投资者应当对招股说明书中公司概况、竞争优势和地位等内容进行细致浏览,从而对公司的所属行业特点、产业格局和公司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出客观评价,即先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如产业链、行业壁垒、行业竞争格局等。同时,应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详尽分析,特别是对关乎公司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的主要指标进行纵向及横向对比,如3年来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三者的增长幅度,主营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应收账款及账龄、关联交易金额等。投资者应对公司的基本面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较为客观、准确的结论,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上市新股的内在投资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资者不盲目申购新股,另一个重要的功课就是要考察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这些可以根据招股说明书中的风险因素来进行分析,在有效剔除了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后,方能对新股的投资价值和风险系数做出合理评估。概括来讲,公司的风险因素一般包括以下几类:第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前景、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商业周期或者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市场饱和或市场分割、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市场占有率下降等。第二,经营模式发生变化,经营业绩不稳定,主要产品或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度依赖某一重要原材料、产品或服务,经营场所过度集中或分散等;第三,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导致的风险、资产周转能力较差导致的流动性风险、现金流状况不佳或债务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偿债风险、主要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的风险、主要资产价值大幅波动的风险、非经常性损益或合并财务报表以外的投资收益金额较大导致净利润大幅波动的风险、重大担保或诉讼、仲裁等或有事项导致的风险;第四,技术不成熟、技术尚未产业化、技术缺乏有效保护或保护期限短、缺乏核心技术或核心技术依赖他人、产品或技术面临被淘汰等;第五,投资项目在市场前景、技术保障、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融资安排、与他人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营业规模、营业范围扩大或者业务转型而导致的管理风险、业务转型风险,因固定资产折旧大量增加而导致的利润下滑风险,以及因产能扩大而导致的产品销售风险等;第六,由于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使用、产业政策、行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引致的风险;第七,可能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的其他因素,如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汇率变化、外贸环境等。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从募集资金投向,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相互关系,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方面来判断新股的投资价值。 目前正在讨论的发行制度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强化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承担诚信申报和信息披露的法定责任,实行以信息披露为主的审核制度。只有当投资者以专业、负责的态度对待新股,不盲目、不轻信时,市场化的新股审核和发行体制才能真正登陆中国的资本市场。 新股上市首日重点监控的六种异常交易行为 近期新股上市首日炒作明显升温。我所在监控中发现,个别投资者利用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市场关注度高、换手率高等特点,无视股票基本面,热衷在新股上市首日进行具有高度投机性的短线炒作,甚至通过虚假申报、高价申报、大笔申报、连续申报等方式参与炒新,引起股价大幅波动,牟取不当利益。此类行为已成为新股上市首日炒作的主要推手,是交易所严密监控、重点打击的重大异常交易行为。具体而言,这些重大异常交易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六种情形: 1.开盘集合竞价期间虚假申报。主要指开盘集合竞价9:15-9:20允许撤单期间,通过高价申报和撤销申报影响开盘价的行为。在此期间,个别投资者先以明显高于发行价的价格进行买入申报,导致行情揭示的虚拟开盘价快速上涨,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风买入,自己随后撤销全部买入申报,最终可能形成超出市场预期的开盘价。 2.开盘集合竞价期间高价申报、大笔申报和巨量申报。主要指开盘集合竞价期间,特别是在9:20-9:25不可撤单阶段,以明显高于虚拟开盘价的价格,巨量申报买入,从而影响甚至决定开盘价。这种行为往往是新股上市首日高开的主要决定力量。 3.连续竞价阶段高价申报。主要指在开盘后的连续竞价阶段,以明显高于行情揭示的最新成交价的价格申报买入,导致股价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吸引和诱导其他投资者跟风买入,极易诱发和推动新股上市首日炒作。 4.连续竞价阶段大笔申报、连续申报。主要指连续竞价阶段,通过大笔申报、连续申报手段买入,造成“主力进场扫单”或大量买单涌入的现象,影响其他投资者对股价走势的判断,影响交易价格或交易量。 5.连续竞价阶段虚假申报。主要指连续竞价阶段,通过大笔申报和连续申报手段在行情揭示的有效竞价范围内申报买入,随后撤单的行为。这种行为容易造成买盘活跃的假相,误导其他投资者对股价走势的判断,诱使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散户跟风买入。 6.多个账户一致买入。主要指利用多个账户在同一时间或相近时间集中买入。少数蓄意违规者为规避监管部门的监控,通过分散在同一营业部或多个营业部、甚至多个地区的数个账户,统一布局,在新股上市首日的某个期间一致行动,集中买入,影响股票交易价格和交易量。 当前,个别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采用上述重大异常交易行为参与证券交易,引起股价大幅波动,助长新股上市首日投机气氛。这类行为已成为新股上市首日过度炒作的主要风险。新股过度炒作不仅恶化市场生态,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毒化市场风气、助长违法违规行为,并且扭曲了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股上市后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持续走低的趋势,严重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深交所坚持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实施严密监控,对异常交易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实施精确打击。一旦出现异常交易行为,深交所立即采取警示措施;对情节严重的,深交所依据有关规定对这些账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上报证监会查处。目前,深交所已对多个在近期新股上市首日出现重大异常交易行为的账户进行重点关注和严密监控,并将有关情况上报证监会。因此,广大投资者务必提高对异常交易行为的认识,特别是在新股上市首日,严格规范自身交易行为,切莫心存侥幸,以身试法。同时,再次吁请广大投资者,切实认清新股上市首日炒作的风险和危害,抛弃“把买新股当作不该错失的机会”的错误观念,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切忌盲目跟风炒作。 增强风险意识理性参与新股申购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新股发行申购中,部分投资者一直存在着打新情结,认为打新无风险且收益稳定,于是不管发行价格高低,盲目参与新股申购。回顾近年来投资者打新收益情况,我们发现,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新股申购并不是一笔无风险收益的投资,新股申购和其他的投资一样,也是风险与收益并存,风险还不断加大。展望未来,中小投资者如继续盲目参与新股申购,将面临很大的风险,甚至产生亏损。因此,投资者应秉持价值投资理念,谨慎做出新股申购决策。 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新股申购存在风险 投资有风险,新股申购也不例外,在国外成熟市场是这样,在我国也一样。据李特和韦尔奇(JAY R. RITTER IVO WELCH,《首次公开招股活动、定价和配售的概述》,2002)的统计,1980年至2001年,在美国市场发行的6249只新股,约有14%的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约有16%的新股上市首日不涨不跌,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约为18.8%,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是常见现象。 再把视角拉回来,看一下我国的情况。2004年,苏泊尔和美欣达的上市,打破了新股不败的神话,两家公司上市首日分别下跌8.27%和9%,接下来发行的双鹭药业甚至出现了主承销商包销接近16.55%新股的局面。当时新股发行采取的市值配售方式,在新股申购风险凸显的情况下,投资者采取了放弃缴款的方式冷对新股申购。虽然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特别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之前,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绝迹,但2010年以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成效凸显,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提高,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比例逐步增加,2010年、2011年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比例分别为7%、30%。如果将时间延长至上市后三个月,则2011年新股破发比例将达68%。同时,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也逐年收窄,2009年、2010年、2011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分别为74%、42%、21%。 新股频繁破发已经让打新的投资者损失惨重。按上市首日破发新股的收盘价计算,2011年网上打新的投资者浮亏额达70亿元;如果将时间延长至上市后三个月,则有123只股票跌破发行价格,网下配售的机构投资者浮亏53亿元。面对新股破发潮,部分基金公司本着谨慎参与的原则,公开宣布暂停申购新股或大大加强新股申购的内部风险控制。 新股申购收益下降与风险增加存在必然性 分析新股申购风险增加、收益降低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随着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发行定价一步到位,新股上市后的上涨空间收窄。2009年,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2010年、2011年沪深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59倍、47倍,最高的个股达151倍,由于市场的阶段性不成熟,部分新股发行价格远高于二级市场的估值水平。新股发行市盈率显著高于二级市场估值水平。而2009年以前,新股发行市盈率大部分在30倍以下,甚至低于二级市场同期估值水平。新股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显著增加了新股申购风险。 二是市场监管日趋严格,新股上市首日的非理性炒作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以来,深沪交易所纷纷加强了上市首日的监管。深交所对上市首日股票全部实施了重点监控,当盘中股价出现异常波动或过度投机时,将对股票实施临时停牌,其目的是警示交易风险,避免出现中小投资者不顾“炒新”风险、盲目跟风“博傻”而损失惨重的情况。随着监管措施不断强化,新股炒作逐步降温,上市首日涨幅显著降低。 参与新股申购应把握的几点原则 面对新股申购风险的变化,投资者在参与新股申购时应审慎决策,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一是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据统计,中签新股基本上在上市首日卖出,打新目的普遍为投机性买入。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到投机的风险,要以价值投资理念做出是否参与新股申购的决策。股神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屡屡挖掘出有长期价值的股票,获取超额收益,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价值投资理念。 二是认真分析公司基本面、避免盲目跟风。投资者参与新股申购前应结合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经营业绩、发展前景和潜在风险、机构研究报告等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避免跟风、盲目参与新股申购。 三是增强新股申购的风险意识。随着发行制度改革的深化,新股发行价格将更加贴近公司的投资价值,对于股票上市首日的严格监管将会长期存在。因此,类似2009年以前打新的无风险收益将不复存在,未来新股申购将会风险与收益并存。 四是冷静面对市场热捧的股票。对于市场高度热捧的新股,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脱离公司基本面的估值,切忌以投机的心态参与打新,否则很可能会承受巨大的损失。历史经验表明,热门股的价格往往会被高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