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中,有不少与分红相关,投资者看懂它们,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原因有三:一是分红方案在短期内对股价走势往往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二是现金分红已经成为一些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主要手段;第三,分红也成为观察上市公司财务健康状况,公司治理优良与否的重要窗口。
确定与实施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分红,需经过这样几个步骤:首先,由上市公司向董事会提交初步拟定的分红方案;接下来由董事会确定分红预案;之后,将预案提交股东大会表决,确定分红方案;最终,上市公司按照确定方案实施分红。
相应的,投资者看到的分红系列公告,也亦步亦趋。首先,部分上市公司会在每年年初的业绩快报、业绩预告或单独的利润分配方案预披露公告中,披露初步拟定的分红方案(注:由于披露分红的初步方案并非强制性要求,因此,只有部分公司会披露该内容),然后在披露年报的董事会决议公告当中,会看到董事会通过的分红预案,接着在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中,会看到最终的分红方案,最后,是上市公司披露的分红派息实施公告。
有投资者可能问,在股东大会审议前,披露的“拟定案”、“预案”是否可以当真呢?从程序上讲,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的分红方案,才是定论,拟定案与预案都尚存变数。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对拟定案和预案进行调整,或者预案不能被股东大会通过的案例并不多见。实际操作中,投资者可能还会发现,不同公司最终实施分红的时间,差异较大,似乎并无规律可循。投资者若想及时参与分红,就必须密切关注最后的“分红派息实施公告”,只有在这个公告中,才能知悉分红的实施细则与时间。
两项内容
分配预案可以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利润分配预案;二是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其中利润分配又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分现金与送红股。分现金容易理解,而送红股是指用未分配利润或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实际上是会计科目之间的调整,不涉及现金流出,但公司通常需代个人投资者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严格来讲,不属于分红范畴,但由于这一行为的实质与送红股类似,一般也可将其视为分红的一种。因此,在上市公司年报中,利润分配预案与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被并置表述。至于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上市公司极少实施。
分红
先说说分现金与送红股。假设有一家上市公司叫:人民控股,总股本100股,共有10个股东,每个股东持有10股。2009年人民控股赚了200元,公司股东大会决定,从200元中拿出100元分红。这100元怎么分呢?有两种方式可选:一种是真分;一种是“假分”。
真分是分现金,每1股可分得1元(上述操作在现实中通常被表述为每10股派发10元现金红利,或简称为10派10),分完后,每位股东的账户上就多了10元现金,但除权后公司股价每股将下降1元。
“假分”是送红股,将100元折合成100股股票送给股东,每1股可得到1股红股(上述操作在现实中通常被表述为每10股送10股红股,或简称为10送10),每位股东会发现,账户上的股票变成了20股。当然,这时人民控股的总股本也变成了200股。
为什么说是“假分”呢,因为送红股时,上市公司实际上没有付现金,而是将现金按1:1的比例折合成了股票,送给了股东,钱仍然留在了公司。
假设人民控股的资本公积金上记有50元,全部折合成股票送给全体股东,50元按1:1比例可折合成50股,平均下来就是每股可获转增股0.5股。(上述操作在现实中通常被表述为每10股转增5股,或简称10转增5)
送红股与公积金转增股本,本质上都是会计科目之间的调整,也就是上市公司的会计账目调整。公司还是那个公司,毫发未损,不像分现金,上市公司真的“出血”。股东持有股票的数量增多,公司总股本同步增大,但股东在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对股东来说,直观的感受就是自己账户中的股票多了。公司为什么要进行送红股或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呢,通常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降低公司的股价,以便让资金较少的投资者也能买得起公司的股票,从而增加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另一个是公司向外界传递出一种基本面向好的积极信号,表明公司看好未来的盈利前景。但是,也会有个别公司利用这种大众心理,在公司基本面一般、盈利前景不乐观的情况下推出高比例的送股转增方案,试图影响公司的股价,此时,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不要被这种数字游戏所蒙骗。
分红时还要确定一个日子——股权登记日。由于上市公司的股票每天都在交易,上市公司的股东也就每天都在变化。但上市公司分红必须要以某一天为准,以规定哪些股东可以参加分红,而这一天就是股权登记日。也就是说,在股权登记日这一天收盘后,持有该公司股票的股东就可以参加分红。这个日子到底是哪一天,上市公司会通过在分红派息实施公告中通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