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不败”神话不再,警惕“新股热”背后的风险
长期以来,新股炒作行为一直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2012年3月,沪深交易所分别出台新举措,在原有相关规定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新股上市初期的交易监管,旨在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
投资者马某是一名标准的“打新”族,从2008年初进入股市以来,一直专注于新股申购。刚开始的两年,由于行情不错,马某的账户长期保持在盈利状态。为此,马某一直沾沾自喜,逢人便夸耀自己的打新业绩,并说打新股就像不花成本买彩票。可是,自从进入2010年以来,马某却在打新行动中遭受重创,2011年他中签的11只新股中有8只跌破发行价,其中一只新股上市首日即跌了23.16%,令他多年积累的财富屡屡缩水。2012年1月,马某再次参与某只新股的申购并中签,没料到上市首日开盘即跌了25%,为避免更大的损失,马某不得不忍痛割肉立即出局,从此后逢人便诉:“如今的新股猛于虎,中签如中刀,打新原来也是高风险啊!”
从“中签如中奖”到“中签如中刀”,虽说前后两次比喻都比较极端,但马某的经历也确实让我们看到了申购和交易新股的风险。中证指数有限公司2012年1月14日发布的《2010-2011年新股发行及上市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和2011年分别有347只和281只新股在沪深两市上市。新股发行密度创新高的同时,新股破发频度也创下了史上最高。如果将新股破发定义为上市首日最低价低于发行价,2010年上市新股有32只破发,破发率为9.22%,2011年上市新股有84只破发,破发率29.89%。而截至2011年底,新股、次新股跌破其发行价的已经有200余只,比例超7成。这些数据,宣告着“新股不败”神话的彻底破灭,也给持续多年的“新股热”狠狠地浇上一瓢冷水。
笔者认为,“新股热”的形成与体制、政策、文化、观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也与投资者个人的市场行为有关。保护投资者权益离不开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投资者在决定参与新股的申购和交易以前,一定要对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包括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加强对市场相关规则和上市公司各种风险的了解,认真研究公司基本面,判断其是否具有成长性等。在“新股热”面前,一定要冷静、理性,纠正不良心态,不要盲目跟风,同时要多下功夫学习、分析,谨慎做出投资判断。
(本栏目刊载的信息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上海证券交易所力求本栏目刊载的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更多内容敬请浏览上交所投资者教育网站(http://edu.sse.com.cn)。)